边界与海洋研究简介
《边界与海洋研究》(CN:42-1877/D)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边界与海洋研究》立足领土海洋学学科,聚焦国家边界与海洋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支持跨学科研究,繁荣边海学术,服务国家领土海洋维权,促进国内外边海问题学术交流,成为中外边界海洋研究者、实务工作者和决策者共同的学术家园。
杂志文章特色
1《边界与海洋研究》稿件首页包括:中文标题、作者姓名、中文摘要(300字以内)、中文关键词(3~5 个)。
2《边界与海洋研究》稿件尾页包括:英文标题、英文作者姓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对应);中文作者信息(姓名、所在单位、职称及学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基金项目(如稿件获基金、项目资助,须注明项目的类别、名称和编号)。
3《边界与海洋研究》全文采用Microsoft Office 软件编排。正文内各级标题处理如下: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一)、(二)、(三)……”,三级标题为“1、2、3……”,四级标题为“(1)、(2)、(3)……”。单独成行。
4《边界与海洋研究》编辑部对采用的稿件在文字上可作必要的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将与作者沟通、并达成共识。印刷前的清样会请作者做最后的确认。
杂志分析报告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海洋争端与合作,海洋问题研究,大国关系与周边外交,特稿,陆地边界问题,南海仲裁案一周年专题,“一带一路”与周边合作,档案整理与历史研究,跨界水资源争端与合作,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周边海洋问题,中印边界争端专题研究,边海理论与历史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边海外交,海洋权益与海洋合作研究,二战、战后国际秩序与边界海洋争端研究,中国陆地边界管理: 成就、经验与展望,学术动态,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边海外交,极地治理与极地合作,解读十九大:新形势下的中国边海外交,中国海洋基本法立法研究,笔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航行自由法律研究,中国边海外交四十年,海洋合作与争端,IUU专题研究,海洋环境问题研究,海洋与极地治理,历史研究,周边关系与历史研究,一带一路与边界问题研究,中国周边关系与历史研究,海洋战略与政策研究,周边外交与历史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极地研究,新时代的中日关系,建党100周年特稿,海洋强国建设,智库之声,中美关系中的南海问题,中俄关系研究,中越关系研究,历史与档案研究,澜湄合作专题,一带一路与中国周边合作研究
摘要:党的十九大为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式,为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我国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治遵循。新时代,我国边疆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其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中国要着力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探索民族团结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坚决打击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维护祖国统_;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摘要:2017年12月15日在云南大理召开的第三次澜湄合作外长会议和2018年1月10日在柬埔寨金边举行的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标志着澜湄合作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这个关键门槛的跨越将掀开澜湄合作新的一页,但也面临着各种新老难题。本文在分析其意义和难点的基础上,探索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推进澜湄合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下一步的澜湄合作应致力于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带,构建次区域共同市场。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协调对接次区域国家和已有机制,实现共同发展。
摘要:培育“澜湄意识”是推动澜湄合作深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澜湄意识是澜湄国家和人民对“澜湄人”这一身份的集体认同.其形成应基于对文化共性的挖掘和“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共生关系的构建。挖掘文化共性,可从水文化或中国儒道文化与湄公河国家佛教文化的相通之处入手,提炼出“澜湄个性”、“澜湄价值观”或“澜湄精神”,并通过保护和发展具有共同历史记忆和意义的文化遗产、设计统一的文化象征符号等方式来提升澜湄人的集体意识。构建共生关系,可通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利益共同体、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政治互信、适时提出澜湄水外交理念并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顶层设计等来实现。此外,还应加强澜湄国家和人民间的交流互动,创新传播手段,讲好“澜湄故事”,在良好的互动关系中形成对“澜湄人”这一身份的集体认同。
摘要: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为台湾的附属岛屿。尽管台湾当局一贯主张钓鱼岛主权归属中国,但其立场和出发点与大陆不完全一致。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一方面,要充分团结利用岛内各界保钓力量,共同维护钓鱼岛主权;另一方面,需要坚持钓鱼岛维权要以我为主,谨防台湾当局借钓鱼岛维权拓展国际空间。
摘要: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海洋事务的复杂性,两岸海洋事务合作应建构功能主义法治观、回应型法治模式和交涉性法治关系,以实现规范结构的封闭性和价值认知的开放性。两岸应基于宪制规定依据近程法制、中程法制和远程法制思路进行体制整合、制度整合和平台整合,规范公权力机关与私人主体关系、公权力机关关系以及两岸与国际社会关系,进而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维护海洋权益和优化海洋治理。这需要通过完善各自域内海洋事务立法、健全两岸海洋事务协议、创新公共规制手段和检视司法机关角色等方面推动。
点评详情